熱門文章

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讀者須知

原生種資料庫–讀者須知


作者:
摩卡拖鞋
撰寫日期:
O一八年四月
翻譯:
----------
更新日期:
O一九年二月
備註:
----------
版號:
Version 1.2


Version 1.2更新項目

  1. 新增『更新項目
  2. 補加『參考文獻』的陳述
  3. 修正『概覽』內容

理念


趣味者大概從第一株購買的拖鞋蘭開始喜愛上她們, 或是透過書本上看到她們的美態而迷上. 不管如何愛上, 後續的往往是去了解她們, 包括習性, 原生地, 栽培方式等等, 自然也接觸上各類不同的原生種.

然而在網絡平台和書本上找到的資訊, 都未能一一概括每一品原生種的全面資料. 一些書藉可能只說明學術史, 缺乏栽培心得; 一些書本著重育種及市場上的去向, 忽略了原生種的產地資訊. 趣味者於是東找找西找找, 才能獲取全面了解.

有鑑於此, 筆者想把原生種的所有資訊, 上至一成不變的學術認知, 下至當今市場和育種方向, 以及筆者對各類原生種的栽培心得與感受, 都一一呈現給讀者. 但要作此全面的覆蓋, 筆者必先擁有品種及成功栽培, 才能寫得上心得, 否則就是吹牛, 一點說服力也沒有. 所以, 沒有撰寫的原生種, 不是筆者暫未收納, 就是栽培失敗, 寫之有愧.

聲明

原生種資料庫屬下的所有文章, 均屬摩卡拖鞋個人之作. 請尊重知識產權, 任何轉載, 節錄, 借圖, 必須徵求摩卡拖鞋授權, 並註明出處. 歡迎電郵查詢.

所有圖片均為摩卡拖鞋拍攝之個人產物, 其他借用的圖片一律已徵求持有者的授權, 並以『Photograph Courtesy of             』 表揚及註明其持有者. 

學術性資料主要為翻譯而來. 任何其他討論可能涉及具爭議性的題材, 尤其以『摩卡感言』之部分, 一律屬摩卡拖鞋筆者之立場, 個人見解及經驗之談, 任何有別之處歡迎蘭友電郵提出探討. 

原生種文章若有道出蘭園實名, 均為陳述事實及摩卡個人經驗之談, 非故意宣傳之縑. 個別品種應從何處收納, 讀者須自行判斷.

取材

每位雄獅都有稱王之爭, 植物學家也不例外. 每位學者都期望被視為依歸. 尤其在閱讀命名史上, 不難發現口舌之爭, 也不難發現同一品原生種會出現多於一個名字. 


古今中外, 新品種的命名都以首先發佈者所提出的名字為依歸, 所以在眾多拖鞋蘭被發現的時期, 植物學家都爭相發表文獻, 期望自己所提的名字能名留青史. 例如Paph. chamberlainianum 又可名為Paph. victoria-reginae. 兩個是同義學名, 皆形容同一品原生種, 兩個名字的文獻發佈只是幾天之隔.  又例如Paph. callosum, 一般市場上通用的名字, 原來又可名為Paph. crosii. 人稱虎斑的Paph. tigrinum, 另一個常用同義名字是為Paph. markianum.

除了學名的命名, 還有變種資訊的出入, 不同的植物學者對變種的定義有所不同. 一些傾向把差別較大的升級為獨立品種, 一些較保守的學者歸納為變種. 隨時日變遷, 具爭議性的變種的可能漸漸取得共識, 但也有可能維持存有分歧的現象.

對於這些存有爭議性的題材, 摩卡會慎重選擇, 主要以現今通用及普及化為基礎, 再加入筆者對資訊的個人剖析, 選取較多讀者明白的部分作為文章的核心材料.

主要參考書藉:

  1. Guido J. Braem, Guy Chiron, Sandra L. Öhlund. The Genus Paphiopedilum, 2nd Edition. M/s Bishen Singh Mahendra Pal Singh, 2016.
  2. Harold Koopowitz. Tropical Slipper Orchids: Paphiopedilum and Phragmipedium Species and Hybrids. Timber Press, 2008.
  3. Olaf Gruss. Genus Paphiopedilum Albino Forms. Krakow Officina Botanica, 2008. 
  4. Lance A. Birk. The Paphiopedilum Grower’s Manual, 2nd Edition. Pisang Press, 2004.
  5. Leonid Averyanov, Philip Cribb, Phan Ke Loc, Nguyen Tien Hiep. Slipper Orchids of Vietnam: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lora of Vietnam.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UK ed, edition, 2000. 
  6. Guido J. Braem, Charles O. Baker, Margaret L. Baker. The Genus Paphiopedilum: Natural History and Cultivation, Volume 2. Botanical Publishers Inc, 1999.
  7. Guido J. Braem, Charles O. Baker, Margaret L. Baker. The Genus Paphiopedilum: Natural History and Cultivation, Volume 1. Botanical Publishers Inc, 1998.
  8. Philip Cribb. Slipper Orchid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Sdn. Bhd, 1997.

內容

甲、 標題


Paphiopedilum為屬名稱, 及後為原生種學名, 最後字體較小的是發現文獻的發佈者名稱. 


乙、 頁首


資訊日新月異, 學海無涯; 具爭議性的變種隨年月取得植物學家的共識再有新的原生種陸續被發現; 育種的進步產生新異色; 我們都活在一個進步中的世界, 文章可能隨年月落後現在. 讀者必須注意文章的撰寫日期及更新日期. 摩卡會致力更新文章, 讀者若有最新資訊, 期望可提供摩卡, 另外若可提供野外原生種的考察照片, 還望能借給筆者豐富文章.  

丙、 更新項目


簡述本文的更新資訊.

1. 前言


原生品種的粗略簡介.


2. 概覽


以表格方式簡單介紹原生品種. 包括所屬亞屬, 中文暱稱, 同義學名, 首發文獻, 原產地, 體型, 花季及日照. 

體型共分七個級別, 從迷你到巨型. 原生品種所屬的大小以藍色顯示. 體型大小的準則, 是按原生品種在一般栽培馴化下, 以Paph. kolopakingii為巨型的標準, 最小的標準為Paph. canhiiPaph. rungsuriyanum. 其他品種則以這兩個極端品系作參考, 再歸類其體型大小. 原生種在野外的大小則不為考慮因素, 因其馴化後體型可能大大縮小, 一切只按筆者在坊間和自行栽培下看到的馴化株大小, 和實生苗成熟株大小而下定論. 某些品種可能出現多於一個體型, 這可能是基於品種差異性較大的原因.

花季以十二個月份列出, 深粉色為主要開花月份; 淺粉色為文獻記錄中也有可能開花之月份; 白色為開花性極低之月份. 

日照共分六個級別, 從陰暗至全日照, 以淺黃色顯示. 按文獻所記載原生種發現地所接受的日照歸類. 讀者須知道, 每品原生種的文獻發佈, 僅限原先發現點的科學資訊. 及後的新產區, 或是個別原生種分佈較廣的其他產區, 可能沒有科學數據, 日照也可能不一樣. 所以建議資料只作參考, 讀者須自行判斷. 本項『日照』跟『摩卡感言』的『光照要求』有所不同. 『光照要求』是摩卡對個別品系栽培經驗所下的定論, 本項『日照』是根據文獻記錄的歸類. 

3. 歷史


翻譯自參考書藉中最新的Guido J. Braem, Guy Chiron, Sandra L. Öhlund. The Genus Paphiopedilum, 2nd Edition. M/s Bishen Singh Mahendra Pal Singh, 2016.


4. 詞源


記述原生品種名稱創立的來源. 


5. 描述


翻譯自參考書藉中最新的Guido J. Braem, Guy Chiron, Sandra L. Öhlund. The Genus Paphiopedilum, 2nd Edition. M/s Bishen Singh Mahendra Pal Singh, 2016.


6. 分佈及地理


說明原生品種的發現地, 及其分佈的地區. 翻譯自參考書藉中最新的Guido J. Braem, Guy Chiron, Sandra L. Öhlund. The Genus Paphiopedilum, 2nd Edition. M/s Bishen Singh Mahendra Pal Singh, 2016. 及Lance A. Birk. The Paphiopedilum Grower’s Manual, 2nd Edition. Pisang Press, 2004. 個別品種可能包含近年的發現, 卻又未被正式發表的產地與討論. 

7. 氣候


簡介原生地或分佈地的氣候. 翻譯自Lance A. Birk. The Paphiopedilum Grower’s Manual, 2nd Edition. Pisang Press, 2004及Guido J. Braem, Charles O. Baker, Margaret L. Baker. The Genus Paphiopedilum: Natural History and Cultivation, Volume 1 & 2. Botanical Publishers Inc, 1998 & 1999. 

讀者須知, 海拔距離平地一千米, 溫度約降攝氏六度, 舉例說, 夜間平地氣溫攝氏30度, 一個海拔2000米高的熱帶雨林, 其溫度約為攝氏18度. 但日間在陽光充沛的照射下, 海拔高的環境可能跟平地氣溫相差無幾, 形成海拔高地日夜溫差較大的主因. 從原生種發現的海拔, 讀者可自行判斷其生長適溫, 以及所需的日夜溫差, 從而調整環境, 可能有助改善個別原生種的栽培難易度. 一如一些老前輩所說, 云云眾多的拖鞋蘭, 可能以日夜溫差為最大的栽培先決條件. 

8. 花季


陳述原生品種的主要花季, 個別品種可能於一年任何時候開花. 


9. 異色及變種


『異色』一詞的源由

任何缺乏花菁素的個體, 在英語上都可使用albino或albescent來形容, 其中文翻譯為『白化』. 但中文上『白化』一詞具不完全正確的描述. 沒有花菁素下很多品系的花都非全白色, 像是albino的Paph. philippinense 和 Paph. stonei就以青綠色泛著白色為顏色表現. 筆者認為, albino的概念其實是去除紅色的部分, 剩下的底色就是albino的顏色表現. 例如Paph. niveum本來就是白底色配上紅點, 缺乏紅色後成為全白色; Paph. concolor 就是黃底色配上紅點, 缺乏紅色後成為全黃色.

有些品系, 尤其以albino的親本交上有色的個體, 有機會出現顏色較淺的後代. 現今很多業者稱之為semi-album. 但讀者須明白, 任何出現了紅色部分的表現, 都代表著花菁素的存在, 所以這些品系都不是albino.

有些品系會出現花色與葉色不符的現象. 例如市場上部分Paph. wenshanense, 開出全黃色的花, 完全是albino的表態, 但其葉底充滿著密密麻麻的紅色點, 葉子跟一般有色的Paph. wenshanense無異. 因葉子表現了花菁素的存在, 所以這些品系也不是albino. 另有一些品系, 經過親本挑選及幾代的互交, 可能出現異常深色的個體, 一般稱為vinicolor.

這些色彩上有別於原生種的顏色表現, 但形態上跟所屬原生種同樣, 一般不當作變種, 只當作色系之別, 學名以forma加以描述. 有鑑於此, 筆者使用『異色』來涵蓋一切來自顏色之別的個體, 當中包括albino.

純與不純的影響


有否紅色部分的表現, 多半解釋了為什麼育種者對於『純』與『不純』過份執著. 紅色部分的出現, 那怕是豆豉般的大小, 意味著花菁素表現基因的存在性, 對於後代能否產生純的albino有很深遠的影響. 一般來說, albino的價格都比顏色品昂貴, 尤其是albino較稀有的品種, 例如Paph. micranthum, Paph. vietnamense. 純的親本能產生純的子代機會很大, 反之不純的親本可能連一棵純的子代也沒法產出來, 甚至產出的子代會變成像俗稱semi-album般色淡. 這個結果是直接影響後代在市場上的價值, 而這個價值可說是天壤之別.

據說多年前發現的albino長瓣Paph. philippinense帶有部分黑點, 及後以她為親本產出無一為純的子代. 近年美國一批albino的Paph. lowii在台灣從瓶苗養至開花株, 在蘭展展出. 圖片中清晰看到手瓣上的黑點, 筆者去年到台灣也親歷其兄弟株, 黑點明顯存在, 似乎又令人回想長瓣Paph. philippinense的個案, 巧合地同一時間一家賣價頗高的蘭園把美國這批albino的Paph. lowii劈價, 不知道是供應過盛的關係, 還是真的與黑點相關. 不管如何, 作為趣味者就是觀賞的角度. 當然也視乎個別的欣賞觀. 對筆者而言, 數點『墨豆』又豈會影響albino的觀賞感, 可是若要以存有純與不純懷疑的個體作親本, 就得想想自己要期望一批什麼的子代, 要色淡像semi-album般, 可以. 若期望產出純的子代, 就得三思.


作為Alba或Album通俗的稱謂


Albino的花在市場上及蘭友間討論皆以alba或album稱呼, 學術層面上是錯誤的. 一如原生品種的命名, 異色也跟隨首發文獻的發佈者所提供的名字作為依歸, 好像albino的Paph. kolopakingii就稱為Paph. kolopakingii forma katherinae, 是發佈者為一位名叫katherine的女士所命名. 不過筆者認為這種正確的學名追求觀並不方便於市場上的應用及廣泛趣味者之間的溝通, 因此以alba統稱所有albino的個體雖不合學術性要求, 但傳達正確意思令買家賣家蘭友明白才是溝通上的重要一環, 所以筆者並不強人所難強迫他人使用正稱, 也不反對蘭友間使用alba一詞. 讀者能在文章學會正稱是筆者的期望, 至於讀者會否加以應用, 按個人所好自行判斷.由於筆者撰寫的原生種文章具豐富的學術性資料, 因此一切必須跟隨學術正稱. 

變種的展述 


變種在稱謂上一般以var. 來描述. 變種跟異色不同, 異色只在色系上存有差別, 形態上跟所屬原生種同樣; 而變種的定義主要來自形態上跟所屬原生種的一些不相同, 卻又未足以成為獨立原生品種. 當然隨年月變遷, 一些本來為變種的也慚被承認為獨立品種. 例如現今較稀少的Paph. josiane, 沒多久年前曾一直被稱為Paph. concolor var. longipetalum, 因其顏色與形態都與Paph. conolor相近, 但手瓣與花型有所區別.

Paph. anitum在初發現時期也一直被公認為Paph. adductum的變種, 因此稱為Paph. adductum var. anitum, 隨時日過去, 植物學家找到越來越多Paph. anitumPaph. adductum的不同之處. 除了在形態上, 還論述其發現原生地的不同. 現在Paph. anitum已被成立為獨立品種, 幾乎沒有人再稱呼為Paph. adductum的變種.

另外, 以var. alba來稱呼albino品種是非常錯誤的寫法, 因為albino的形態跟原生品同樣. 不同學者對不同變種有個人看法, 變相某些變種具爭議性, 一如上述『取材』部分所說, 筆者會採納較廣泛公認為變種的概念作為依歸. 

10. 犘卡感言



此部分乃筆者之個人己見, 所見所聞, 栽培分享, 並討論當前原生種在育種的方向及未來, 筆者乃普普的一名趣味者, 並非什麼育種家, 所以在此項只能從與育種者的言談中推論或轉述.

『光照要求』乃筆者認為當前原生種在栽培上的理想光度. 一般來說, 拖鞋蘭對低光照接受度很大. 理論上, 栽培光照偏強, 葉質較硬, 葉色較黃, 花數較多, 成長較快, 但顏色可能較淺; 栽培光照偏暗, 葉質較軟, 葉色較綠, 花數較少. 成長較慢, 但顏色可能較深. 光照來說除了全日照以外, 其他遮光程度幾乎沒有對與錯之分界, 按栽培者的環境自行調整, 能栽出好花就是好環境. 但一般建議夏季採取偏暗的設備, 提升溫室降溫的能力.

『濕度要求』是筆者認為當前原生種在栽培上所須的濕度維持. 換句話說, 低濕度要求的品系比較不需依靠高濕度的維持, 這些品種例如普遍的續花品系, 對不理想的栽培環境仍能適應下來.

『栽培難易度』是筆者認為在自己栽培環境下個別品系的難易度. 在沒有參考準則下, 難易度的評分沒有根據性. 比方說, 在高海拔的環境, 喜冷涼的品系是比較容易栽培, 但在平地就會變成困難的品系. 所以『栽培難易度』是針對筆者栽培環境下的評論, 筆者認為容易栽培的品系, 讀者未必身同感受, 所以千萬不要依樣畫葫蘆. 讀者須按照自己的栽培條件衡量對個別原生種的配合程度, 以上的原生種資訊大概可以提供部分答案.

筆者的栽培環境主為水牆溫室, 配合風機作為降溫加濕的主要工具, 並以溫控形式操作. 夏季雙層遮陽, 頂層遮光70%, 底層遮光50%. 總透光率約為35%. 栽培環境在水牆風機完全運作下最高氣溫可達攝氏33至35度, 濕度約維持在60-80%. 下雨天或陰天的時候氣溫會稍降幾度, 濕度達80-100%. 冬季只用底層50%遮陽, 在水牆風機沒有運作下, 陽光充沛氣溫最高可達攝氏25-27度, 最低氣溫與室外相若. 視乎當年冷風效應, 過往紀錄曾錄得攝氏4度低溫. 溫室沒有加溫設備. 冬季視乎陰晴天與降雨, 濕度比較多變, 約為30-70%.

『市場訂價』是筆者對於當前原生種的價格掌握. 視乎供應與需求, 以及其育種能力與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 價格可升可跌. 讀者在此項更須注意文章發表及更新日期.

『市場供應』是筆者對於當前原生種的供應掌握. 此項通常跟訂價成反比關係, 供應越少價值越高. 但也視乎其育種能力, 會有例外的時候. 一些品系在現今風氣下缺乏育種價值, 正常來說客源偏少, 因此即使供應不多, 價格也貴不了那裹.

『育種價值』是筆者對於當前原生種的育種了解. 育種價值在於原生種能在後代發揮出什麼遺傳特質, 例如Paph. niveum白色遺傳性很強, 後代開的花變白機會很高; 又例如Paph. anitum的色深遺傳性很強, 後代呈現色深的機會也很高. 除此之外, 價值也要視乎現行的審美觀及市場整體風氣是否配合其遺傳特質的彰顯. 在注重顏色的風氣下, 像Paph. anitum色深的遺傳性就變成當今很霸道的育種親本, 因此其育種價值極高. 誠然, 筆者育種經驗很淺, 一切的認知皆來自資深育種家的評價, 外加一點個人意見. 若讀者有什麼育種上的見解, 歡迎提出指教.

11. 交配種討論


此部分可有可無. 主要討論當前原生種的後代. 與其育種價值有直接的關係, 育種價值越高, 其後代的重要性越大, 也存有值得討論的空間.

12. 參考文獻

列出文章學術資訊的參考來源.

結語


摩卡曾作為初學者及原生種狂迷, 明白到蘭友對各個品系了解的渴求. 所以筆者創立原生種資料庫, 為初心者提供最全面的原生種介紹. 此外, 筆者也希望可以借此提升香港地區對拖鞋蘭的熱愛程度, 加深港人對拖鞋蘭的認知, 了解其需要與習性, 從而審視栽培條件, 提高栽培成功率. 

筆者論資排輩, 遠遠不及育種經驗豐富的業者或趣味者. 筆者為推廣拖鞋蘭硬著頭皮撰寫文章, 當中若有錯誤觀念, 還望諸位前輩賜教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