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9年2月19日 星期二

Paph. druryi


Paphiopedilum druryi (Beddome) Stein


作者:
摩卡拖鞋
撰寫日期:
O一九年二月
翻譯:
摩卡拖鞋
更新日期:
O一九年二月
備註:
閱前請先參閱讀者須知
版號:
Version 1.0


1.     前言

Paph. druryi 是眾多拖鞋蘭之中其中一品少有從印度發現的原生種, 也是拖鞋蘭之中光度須求最高的一品花. 她是少有的黃色系原生品, 花型奇特, 上瓣與側瓣向內捲曲, 不難辨認. Paph. druryi 分佈地區極其狹窄, 以致野生品來源稀少. 幸好不少拖鞋蘭的育種者把上乘的個體作互交, 令其在市面上仍有供應. 可是也因奇特的一面, 以致交上其他品系的後代產生不利現今審美的特質, 因此Paph. druryi 不被使用為育種親本. 或許只能從子代互交下提升花質來奠定她的進步空間. 

2.     概覽


3.     歷史

J.A. Brown夫人於1865年左右在喀拉拉邦西部高止山脈(以前稱為Travancore高地,印度)的“Aghusteer Hill”發現Paph. druryi。這些植物被英國陸軍上校H. Drury收購, 及後被錯誤地說Paph. druryi的發現者。不久大量Paph. druryi被發現在Calcad Hill的頂部,在一月開花, 並由Lt.-Col. Beddome先生發現,將分類群描述為Cypripedium druriisic.

原生Paph. druryi仍然很少見;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Paph. druryi分佈極為狹窄只有印度極南端有其原生地 一段時間以來,據說這種植物在野外已經滅絕,而且Cribb報告說,最後一個kew標本在1961年被種植死亡。然而,V.J. Mammen1972年收集了原始棲息地的Paph. druryi。謠言Mammens收集了大約200株植物後,棲息地被火燒毀。另一方面,K.T. Pempahishey報導在同一地區發現了更多的Paph. druryi。幾年前,更多的Paph. druryi發現。可是這些棲息地是否與Pempahishy發現的棲息地相同尚不清楚。現今主要的Paph. druryi子代都是人工繁殖而來

拖鞋趣味者須知道, 雜交被當作人工繁殖的Paph. druryi出售。這種雜交品名為-  Paph. WinnianumPaph. druryiPaph. villosum的交配品。由Veitch1886年註冊登記. 可以過葉子的頂部分別,Paph. druryi的葉子不會成拱形。

4.     詞源

Paph. druryi的命名源自於亨利·德魯裡·哈里斯上校(後來為亨利·德魯裡將軍先生)(1804 - 1883年),當時駐紮在印度的一名英國軍官。

5.     描述


Paphiopedilum druryi是一種草本植物。植株很容易被它們的粗壯,向上爬行的根莖所識別,新芽沿著這些根莖一至數厘米的間隔長出。每個短莖可攜帶多達五塊,狹長圓形到舌狀的銳葉。它們長12至25厘米,寬2.5至3.5厘米。葉片呈革質,直立或蔓伸,葉尖圓形,均勻的亮綠色,它們的頂端部分永遠不會拱起。直立的花序高達30厘米。花梗是圓柱狀,充滿密集的柔性絨毛,基部呈紫色,並帶短,呈壓縮型的綠色花刀。它通常帶有一朵花。苞片小而緊,卵形,鈍,約2厘米長,綠色,並被紫色毛髮覆蓋。花朵艷麗,蔓延,長達7.5厘米,寬約5.5厘米,有點上傾斜。花的外表面充滿密集的柔性絨毛,可以是暗黃色,黃綠色或黃綠色,並且刻著條紋和斑點,呈棕色至深紫色。上萼瓣橢圓形到寬卵形,鈍,上面內捲曲,長3至3.8厘米,寬2.5至3.3厘米。它背面呈龍骨狀,向前彎曲至唇袋上,在邊緣具有纖毛,有著暗黃色,黃綠色或黃綠色,有明顯寬的栗色到栗色棕色的中間帶,並且鑲滿了許多近黑色的頭髮。下萼瓣總長2.7至3.5厘米,寬2至2.5厘米,橢圓形,卵形,鈍的漸尖,短柔毛,顏色比背萼更淺,並且經常有兩條非常暗紫色的縱向線。側瓣向外和向前方伸展(直立),伸長形的披針形至舌狀形,長4到4.5厘米,寬1.3到2厘米。它們是波狀的並且稍微向下,具有纖毛,波狀和反折的邊緣,並且具有明顯三齒的頂點。花瓣是黃土色,幾乎是金黃色,具有寬栗色到栗褐色的中間帶和紫色斑點。它們有短柔毛的並且在基部具有較長的棕色毛。唇部是三裂的,具有向內折疊的側向葉片,並且幾乎接觸以形成管狀。主瓣深囊狀,稍壓扁,長3.3至4.5厘米,寬約1.2至2厘米,耳狀。外面是亮黃色,裡面是紅色到紫色。 盾是倒心形,頂部是雙葉,三齒,深黃色,中心附近有一個蛋黃色的凸起,長1到1.2厘米。

6.     分佈及地理



印度最南端。植物位於Travancore高地和Calcad Hills,海拔1500-1600米。它們生長在堅硬,淺層並富石灰質的土壤上,土壤僅被腐草和植物殘骸稍微養化。Paphiopedilum druryi通常在全日照下成長,或在輕微遮蓋的草叢中生長。


7.     氣候

夏季季風從5月中旬開始從西南出發,一直持續到10月下旬。它帶來了超過100英寸的強降雨,而在6月和7月,它可能會一次下雨幾個星期。在這些時間內的溫度平均從白天的29℃, 到晚上的14℃。來自東北的乾燥風意味著11月冬季季候風的開始,一直持續到4月。雖然這些風乾燥,但它們仍會帶來沉重的夜間露水,霧,小雨和高濕度。氣溫在夜間最低可降至6℃,並在白天升至18℃。 

以下是印度哥印拜陀在海拔1520米監測站的參考數據:







8.     花季

Paphiopedilum druryi一般在五月開花,但也有從二月至十一月來花的紀錄。在原生環境下,Paphiopedilum druryi在春季開花。

9.     異色及變種

並無正式發表的異色及變種。

10.    摩卡

Paphiopedilum druryi 在市場上不太常見, 卻又稱不上是十分稀有的品種. 現在的子代株都是來自優秀父母本互交下的製品. 筆者也只種了一株Paph. druryi, 小名 “Golden Wood”. 並沒有授獎的紀錄.

這個品種筆者認為栽培難度算是中上, 她需要比一般拖鞋蘭較強一點的日照, 才會生長得漂亮. 對於濕度需求並不嚴謹, 筆者認為略乾一點的環境可能對她發育更好, 這也符合其原生環境的濕度, 可見全年平百分比都在其他拖鞋蘭原生環境之下. 筆者在沒有水牆溫室的時期買下這株Golden Wood, 在人工燈栽培及缺肥下, 生長不良葉子下垂, 而且感染炭疽病. 但搬至現在溫室, 在陽光充及施肥後適應下來側芽生長快速, 不久以後就能分芽.

筆者的Golden Wood曾在超過6芽的情況下也未能開花. 因此Paph. druryi的來花性, 筆者也認為需要建基於成熟的側芽數. 一如所說, 普遍的芭菲爾亞屬品系都需要長成一叢約三芽或以上才有機會上花.

Paphiopedilum druryi 在育種上角色微薄. 她是少有的蛋黃色花系, 但她三瓣向內捲曲的特質也可遺傳於後代, 並不利現今完整性的審美觀. 據外國育種書本所言, Paph. druryi 交上短瓣類的品系會常出現畸形花的情況, 唇瓣也會變成極迷你細小. 最成功似乎是交上同是黃花的Paph. primulinum, 名為Paph. Druid Spring, 據說容易栽培且帶漂亮的黃花. 或許Paphiopedilum druryi 最可能被使用還是在肉餅的製作上.

筆者不是太會看這品花, 但要作選美的話筆者認為除了花的大小以外, 就看三點: 一是花瓣的捲曲度是否合理; 二是顏色深度, 包括黃色與中間線的深淺及明; 三是其亮麗度, 也就是其蠟質性. 筆者在市面上看過一些Paph. druryi , 可是其三瓣過於捲曲, 幾乎遮蔽了整朵花, 只看得到中心盾 (Staminodal shield), 有些卻捲得太少, 缺乏了Paph. druryi 的觀賞感; 另一個差異點就是其黃色的深淺度. 筆者看過一些較下品的個體, 花瓣呈啞淺黃色, 幾乎是半透明的樣子, 除了黃色不夠以外, 也是蠟質不足以致整體不夠亮麗.

好花的表表者就是最有名而不能不知的 “The King”, 曾被美國蘭藝會審Award of Merit - AM/AOS. 現今不少業者產出的後代都是以 Paph. druryi “The King” AM/AOS 作為父母本, 有些實生苗更是Paph. druryi “The King” AM/AOS 的自交苗.




11.    參考文獻
l   Guido J. Braem, Guy Chiron, Sandra L. Öhlund. The Genus Paphiopedilum, 2nd Edition. M/s Bishen Singh Mahendra Pal Singh, 2016.

l   Lance A. Birk. The Paphiopedilum Grower’s Manual, 2nd Edition. Pisang Press, 2004.

l   Harold Koopowitz. Tropical Slipper Orchids: Paphiopedilum and Phragmipedium Species and Hybrids. Timber Press, 2008.

l   Guido J. Braem, Charles O. Baker, Margaret L. Baker. The Genus Paphiopedilum: Natural History and Cultivation, Volume 2. Botanical Publishers Inc, 199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